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导师简介 > 结构工程 > 正文

范存新

发布日期:2019-07-11   浏览:

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

姓 名

范存新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8年1月

最高学历、学位

研究生、博士

职 称

教授

职 务

副院长

电子邮箱

fan@mail.usts.edu.cn

个人简介

一、基本情况:

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应用力学系,获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结构理论研究所,获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工程力学系,获博士学位。2012年至2013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担任访问学者。

1989年起在苏州科技大学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2007年晋升教授。现为苏州科技大学土木学院副院长,兼任江苏省力学学会理事,苏州市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及秘书长,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编委。

2005年入选为江苏省普通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2009年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

二、主要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工程结构的力学分析、高层建筑抗风抗震、结构健康监测、结构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主持并完成建设部科技项目1项、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苏州市科技局社会发展项目2项,参与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住建部科技项目2项等。已在《固体力学学报》、《应用力学学报》、《振动与冲击》等刊物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其中近20篇论文被SCI或EI检索收录,近10篇论文获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

三、代表性科研成果:

1. 主持的项目“土—结构相互作用对苏州地区高层建筑风振响应的影响”获2006年苏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 范存新,张烨超、姜绍飞,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法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工业建筑,2016(6),168-173

3. 范存新,赖韬,方有珍等,“基于Kanai-Tajimi模型的地震作用荷载新型识别方法”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3),426-432;

4. 范存新,葛义娇,谢丽宇,“基于概率可靠度的输电塔风灾易损性分析”,工业建筑,2015,45(7),84-88

5. 范存新、陈家瑾、张毅、唐和生,“杆系结构多荷载识别的三角级数分析法”,力学季刊.2008,29(3),487-491

6. 范存新、陈家瑾、张毅、谢小明“钢筋混凝土圆球壳基于双剪屈服准则无矩理论的极限分析”,应用力学学报,2008(1);

7. 范存新,张毅,薛松涛,陈镕.“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对高层建筑风振舒适度的影响”.振动与冲击. Vol.25 (3), 2006,90-94;

8. 范存新、薛松涛、陈镕、张毅.“考虑风-结构-土耦合作用时高层建筑的风振响应分析”力学季刊.2004(2),271-278;

9. 范存新、陈镕、薛松涛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对高层建筑顺风向风振响应的影响”.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12),2078-2084;

10. 范存新、陈家瑾、谢小明、薛松涛.“用双剪屈服准则对钢筋混凝土板进行塑性铰线的极限分析”.固体力学学报.2002,23(3),340-345;

上一篇:方有珍

下一篇:刘凡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