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
姓 名 |
邓建华 |
|
性 别 |
男 |
|
出生年月 |
1972.06 |
|
最高学历、学位 |
本科、硕士 |
|
职 称 |
副 教 授 |
|
主要研究方向 |
交通系统规划与运营管理、智能交通仿真与控制 |
|
电子邮箱 |
trafficdjh@mail.usts.edu.cn |
|
个 人 简 介 |
||
一、基本情况: 1995本科毕业于苏州城建环保学院的城镇建设专业,随后于1998年前外调苏州市交通局外资办从事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具体负责工程计量与成本控制,2000年底研究生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进行平面交叉口CAD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并获硕士学位,毕业后回苏州科技学院HB火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任教至今。获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 主讲过本科课程:路基路面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交通工程学、交通规划、交通设计及道路交通系统仿真与应用等本科课程,研究生课程:交通规划理论。主持完成本科教学改革项目3项。指导研究生25人(含工程硕士5人),校级研究生创新项目3项,获年度优秀教师2次。 |
||
二、主要研究领域及学术成就: 主要研究领域为交通系统规划与运营管理、智能交通仿真与控制。开展过的相关研究课题有:信号交叉口行人违章过街风险评估研究、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混合慢行交通流仿真研究、基于换道行为特性的驾驶风格划分方法研究、城市综合体共享停车需求预测方法研究、城市道路汽车尾气扩散分布规律的研究、科技之窗项目雨水收集利用的效益分析、张家港疏港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方案研究、公路工程建设管理标准化研究、苏州绕城高速交通事故发生规律与管理措施研究等。 主持住建部项目:自行车交通流检测中的视频跟踪技术研究,参与住建部项目:我国城市路边停车收费定价模型研究,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非机动车-行人共享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参与江苏省社会发展基金资助项目:高抗裂性和耐磨性的混凝土路面制作技术研究;主持苏州科技大学科研基金项目“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CAD系统开发”、“混合非机动车交通运行模拟研究”、“基于VISSIM的城市快速路路线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主持、参与服务社会项目30余项,主要涉及城市道路桥梁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以及公路项目前期与交通评估与安全评估等服务内容。 |
||
三、代表性科研成果: [1]邓建华,朱从坤.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自行车流模型[J].计算机仿真,2010,27(12):316-319.(CSCD) [2]邓建华.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自行车流蛇行、穿插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1,35(01):198-200+204. [3]Deng, Jianhua. Improved Bicycle Cellular Automata Model Considering the Socio-Psychological Force[C]//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hinese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s (ICCTP). 2011:1333-1338.(EI) [4] Deng J H . Mixed traffic flow cellular automaton model based on shared-use sidewalk[J]. Jiaotong Yunshu Xitong Gongcheng Yu Xinxi/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1, 11(2):155-159.(EI) [5]邓建华.人非共板条件下的混合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1,11(02):155-159.(CSCD) [6]邓建华.自行车CA模型的元胞长度动态修正[J].计算机工程,2012,38(03):252-254.(CSCD) [7]邓建华,冯焕焕.基于换道决策机理的多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8,18(03):68-73.(EI,CSCD) [8]邓建华,冯焕焕,葛婷.多车道元胞自动机换道决策模型的冲突处理策略[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9,19(04):50-54. (EI,CSCD) [9] J.H. Deng, H.H. Feng, A multilane cellular automaton multi-attribute lane-changing decision model, Physica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529 (2019) 121545.(SCI3) |